这真是个忙碌的周日,而且都跟厦大有关。早上及中午在华盛顿桥下的公园参加厦大大纽约地区的烧烤活动, 2点半赶到曼哈顿公司履行带团义务,分三批带领30位教职员工参观我们的办公室。
之前在悉尼混过几次校友会的活动,奇怪的是除了七八十年代和2010年之后的两批人, 几乎很难找到跟我年纪相仿的,已经在其他渠道认识的不算,感觉断层得很厉害。 究其原因,可能是九十年代和2010年之前的人都没怎么留下,或不屑参与这种活动, 老一辈的多半都快退休,有时间,新过来也想借机networking,认识点人, 就是我们这类夹心层,可能是忙事业,可能是回国了,总之不活跃。
因此对美国的校友会也没太大期待,那个微信群里的实名一看就觉得也挺断层的。 不过今天还真不错,认识了几个大概小我3-4届的学弟学妹,蛮优秀也蛮有想法的。 美国的学校多,纽约的工作机会也多,的确吸引了不少国内的学生来深造和就业, 尤其是金融行业,很多都是“矿工”(Quant),量化分析师,听起来很高大上但不知私下加班心酸有多少。
之后带了三拨团可真是把我累惨了。 联系我的老师就是以前漳州校区导游队的老师,现在我重操旧业,全凭自己学,无人培训。 要先把公司介绍词打印出来,自己跑去去4楼实地走了一遍,看看每个点在哪停留要说什么。 又跑下大堂登记他们的名字,看门的黑人大叔帮我一一打印名牌,我要笑容可掬地应付他一幅不耐烦的表情。 三躺下来1小时10分钟,都没来得及喝口水。 有几个老师要跟我合影,说回去给我写个杰出优秀校友的报道, 呵呵,我说还是别了,就是个打工的,要是我自己开的公司,估计还能算个杰出。
反正是我自己揽的活,怪不得别人。 倒是挺长知识的,比如说我们这个楼是曼哈顿第四大的办公楼,比帝国大厦的平方英尺还多, 比如我们这个楼是1932年建的,2010年我们花了1.9 Billion买下来的,等等。 现在我是对4楼的整个楼层了如指掌了,至少走错电梯和门的情况不会再发生了。
渐渐地已经觉得自己不再喜欢social和被关注了, 但依旧愿意做一些不带太多目的的帮助,帮助完成,我能满足,到此为止, 至于要不要再进一步,完全取决于之后是否有缘分。
今天加了一堆校友的微信,说实话很多并不是主动的, 不见得都是同道中人,一推半就总是无奈。
算了,任务完成,在没有空调的办公室打完这篇,回家吧。